---就网传周总理童年读书旧址遭拆除 淮安官方:非保护范围评论 “周总理童年读书旧址疑遭拆除”这则新闻,都惊动新华社了? 新华报业网清晰标题:“网传周总理童年读书旧址遭拆除 淮安官方:非保护范围” 昨晚要休息时浏览新闻,迷迷糊糊中好象看到了这一条,“淮安,也有人又在净干刨祖坟的事了?”今早一大早起来就落实此新闻的真假。 此旧址好象与主要的“旧址”据官方说无多大关系,“相距一百米”,而且官方也强调,是在拆邻居的房时,“误拆”。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在重加保护,“抢救性维护”。 因为我没有资格代表全淮安全中国的人民,所以我没奈何我只能代表我本人,代表我的子子孙孙,叩谢总理旧址所在地的地方相关部门,包括相关部门的领导人。 我只强调我自己对总理的个人感情。总理光辉一生,包括身故后留给后世的巨大精神遗产,是我等后世子孙学不尽用不完的。这些不再赘说。只讲其中一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惯穿我的少年生涯,也激励我这贫穷人家的孩子潜心苦学努力成人。 还今教育还有什么口号能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当然,极具时代特色的政治口号,层出不穷,但个人认为,任何时代口号也代替不了这个“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所具有的意义和精神力量。 这个现实的社会,现今最主要的是缺什么?现在的人们,尊重什么?信仰什么?大环境拿什么引导社会的主流正能量?大环境用什么来让人们发自内心的加以尊重和信仰?人民没有尊重和信仰,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社会的发展方向据何而定?社会的发展源泉从何而来?环境的长治久安岂不成为一句空话套话? 远话,不说了。 再说近话。作为苏北重镇的淮安,为何多少年难有大的起色?因为没有重工业,因为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因为没有叫得响的旅游资源,因为没有和别的城市不一样的名片。。。 但我们就实在无所作为了吗?假如我们能妥善保护好开国总理的故居,并加以发扬光大,既表达我们后世子孙对总理的爱戴之情,也可借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感情的势,来打好名人旅游这块牌,何偿不是一幅好棋步?相信开国总理的在天之灵,也一定愿想他的子民和生养他的这个城市所在地,能日日繁荣、年年蒸蒸日上的! 但我们对总理故居保护得如何?地方个别环境职能管理层重视的程度如何?地方对于总理故居的开发发扬光大得如何? 几个大型交通要道口,花几个电线杆子,搞几个牌牌,上写“总理故居,伟人故里”的话,就算是重视?怎么看怎么象有点应景糊差的样。 本人因涉商多年,多次出差,和人家交换名片,多会有人摇头晃脑、翻来覆去的端着名片看,就是不知我“淮安”是何方神圣。一般着急无奈之下,只得搬出先故总理来说,“淮安是周总理的故乡”。 一般那时那站在对面和我对话的人,一般多立即选择“肃然起敬”状。 这是这个地方屈指可数能让天下人端正敬礼的端口,请善加保护和发扬光大,并且,为民造福。这和先总理为民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是暗合吗? 有些官爷,为了这个地方、为了这个城市的发展,不是动辄会出去调研学习吗?请去看看中国各地方对于知名先人的保护措施和相关旅游的开发程度吧。去看看六尺巷,去看看邵山冲。如果这些差旅费上面纪 检 委 不批,子民愿意倡捐! 不论主政者是何方高人,但治理一方,必是一方的父母官。父母父母,岂有不爱治下子民的道理?岂有不珍惜保护属下这块土地和精神遗产的道理?岂有不发扬光大先贤遗产用于造福后世子孙的道理? 新华社文中所讲的“区政府已责成相关单位迅速对破损文物进行修缮保护,,,,,,同时,对损坏文物的直接责任人按有关法律规定依法处理。下一步,清江浦在片区开发中将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点的保护和利用,,,,(略去一百多字)。”----我个人愿意加以有保留的点赞。 至于再上面的上面,我除了呈请高层领导关注此事外,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惊动新华社发话,我们是否应当到了要郑重其事思索先人故里如何保护、发扬、光大的时候了? 说千道万,咱再穷,咱再想发财,但咱还真不能净干刨祖坟的事。可以做一个俗人,可以做一个普通人,但遭后世点点戳戳、唾弃臭骂的历史罪人,是万万不能做的。 总理的精神遗产是巨大的!请给我的心中,给我子孙的心中,保留开国总理这一块丰碑。 |
备案号:苏ICP备10023548号-1| 江苏伟帅塑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江苏伟帅塑业有限公司|GMT+8, 2024-12-28 16: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江苏伟帅一号
江苏伟帅公众号
江苏伟帅总客服1: 89903979
江苏伟帅总客服2: 89903978
13505240348